中新网南昌7月24日电 题:赣江观澜:科技“赋”农 种稻何以有道?
作者 卢梦梦
进入7月,中国南方水稻种植区迎来“双抢”农忙时节。在全国粮食主产区江西的省会南昌,随着越来越多科技元素走进田间地头,赣鄱沃野间的夏日农事有了哪些新变化?科学种稻又有何新“门道”?火热的“双抢”一线藏着答案。
从“靠经验”到“看数据”
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的烘干仓内,21岁的戴一帆对自己的大学专业有了更真切立体的认识。“基地有8个烘干仓,每个仓能存放30吨粮食,从运输到烘干,都能自动化完成。”戴一帆是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今年7月初,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他从江西宜春来到南昌这家万亩智慧农场进行毕业实习。
“我从小在城市长大,过去对农业的大多认识都来源于课本知识。读大学后,也经常被人问大学读什么专业?现代农业技术是什么?总觉得讲不清楚。”初到大田农社,戴一帆就赶上了早稻开镰。“水稻收割有无人收割机、插秧有无人插秧机、田间管理有智慧农情监测站、育秧有智慧工厂,一亩田从早稻收割到晚稻插秧也不过一天时间。”“双抢”的全流程机械化,让戴一帆逐渐找到了答案。
今年,大田农社种植早稻1万余亩,亩产达到1400斤左右,比往年高出近200斤。“除了天气给力之外,产量的提高还得益于基地实现了智慧农情监测全覆盖。”大田农社主管范鹏介绍,去年下半年,大田农社增设400余套智慧农情监测站,让1.3万余亩良田实现“掌上管理”。
“智慧农情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田块周围的湿度、风速、光照强度等外部环境信息,工作人员无需下田就能在手机后台收集到最精准的数据,通过与标准值对比,从而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数字化信息的高效应用让种田从“土行业”变成了“技术活”。“如今,我们平均每个人可以轻轻松松管理500多亩田地,眼下晚稻插秧即将收尾,接下来就是准备收割再生稻。”范鹏说。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离开大田农社沿赣江向北约40公里,是地处鄱阳湖平原的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眼下,这里的2万余亩水稻绿色高产示范基地内正进行着“双抢”的收尾工作。
“今年基地的1.6万亩早稻大丰收,亩产平均达到了1200斤。”该基地相关负责人熊雪楚介绍,虽然基地早稻产量和往年相比较为稳定,但生产成本却有所降低。“这主要得益于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和基地在早稻育秧时新采用的秸秆基质板育秧技术。我们将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秸秆碎末制成可降解的育秧板,不仅能提高育秧效率,还节省了近70%的育秧成本。”熊雪楚说。
“会”种田是第一步,“慧”种田才是关键。2万余亩良田怎么管?该基地将2万余亩农田分成60多个种植单元,每个单元聘请一位“田管家”,通过物联网监测、标准化流程和绩效激励机制等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
“‘田管家’每个月有3000元的基本工资,年底产量达到设定的基本亩产,每亩还会有300元奖励,超出部分按标准累加,这样种田就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智慧、高效。做得最好的‘田管家’每亩田收益能达到600多元。”熊雪楚介绍。
基地的“田管家”熊贤春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能手,2022年,“单打独斗”种了半辈子地的他认领了350亩水田,成为一名“职业农人”。“种子、肥料和农机都由基地提供,全程机械化种田,比过去轻松多了,收益也可观。”熊贤春说,去年水稻收成不错,他拿了10多万元的种田奖励。
科学种稻,良种也至关重要。如今,该基地还与江西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水稻品种试验田,承接国家生物育种项目、江西省水稻良种联合攻关项目等。眼下,趁着天气晴好,该基地计划将在本周完成180余个晚稻试验品种的栽播工作。
为确保“双抢”工作高效推进,连日来,南昌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筹划,已准备各类“双抢”农机具达4万台。据农情调度,目前南昌市已完成早稻收割176万余亩、晚稻栽播118万余亩,预计将在7月底全面完成“双抢”任务。(完)
judaoneimeitibaodao,taiwangaotiekaitongyunyingzhichu,zichanfuzhailvyijinggaoda80%。jinjinsannianhoude2010nian,taiwangaotiegongsijiubukanzhaiwuzhongfubinlinpochan,budebuzaidangjujieruxia,daguimojuzhairongzizhongzu。zhezhongquanyizhijimeiyouconggenbenshangjiejuewenti,2015niandaoneimeitizengjingjingshi,rutaiwangaotiegongsipochan,qi3600duoyixintaibidezhaiwujiangdaozhiquantairenjunfuzhai1.6wanyuanxintaibi。据(ju)岛(dao)内(nei)媒(mei)体(ti)报(bao)道(dao),(,)台(tai)湾(wan)高(gao)铁(tie)开(kai)通(tong)运(yun)营(ying)之(zhi)初(chu),(,)资(zi)产(chan)负(fu)债(zhai)率(lv)已(yi)经(jing)高(gao)达(da)8(8)0%(%)。(。)仅(jin)仅(jin)三(san)年(nian)后(hou)的(de)2(2)01(1)0年(nian),(,)台(tai)湾(wan)高(gao)铁(tie)公(gong)司(si)就(jiu)不(bu)堪(kan)债(zhai)务(wu)重(zhong)负(fu)濒(bin)临(lin)破(po)产(chan),(,)不(bu)得(de)不(bu)在(zai)当(dang)局(ju)介(jie)入(ru)下(xia),(,)大(da)规(gui)模(mo)举(ju)债(zhai)融(rong)资(zi)重(zhong)组(zu)。(。)这(zhe)种(zhong)权(quan)宜(yi)之(zhi)计(ji)没(mei)有(you)从(cong)根(gen)本(ben)上(shang)解(jie)决(jue)问(wen)题(ti),(,)2(2)01(1)5(5)年(nian)岛(dao)内(nei)媒(mei)体(ti)曾(zeng)经(jing)警(jing)示(shi),(,)如(ru)台(tai)湾(wan)高(gao)铁(tie)公(gong)司(si)破(po)产(chan),(,)其(qi)3(3)6(6)00多(duo)亿(yi)新(xin)台(tai)币(bi)的(de)债(zhai)务(wu)将(jiang)导(dao)致(zhi)全(quan)台(tai)人(ren)均(jun)负(fu)债(zhai)1(1).(.)6(6)万(wan)元(yuan)新(xin)台(tai)币(bi)。(。)
高考生自主决定是否戴口罩
神舟十六号乘组是该阶段迎来的首个乘组,由1名首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神十六3名航天员3种类别#: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为他们加油,祝一切顺利!